沒有人會否認充實自我的重要,但是當企業的遊戲規則不斷被刷新,

「學習」這個古老又傳統的字眼,在職場上卻重新有了時代意義:

今天,它不是為了特定目的,到教室重拾書本的「行為」而已,

它更代表一種在渾沌中找尋出路的能力、與未知共處的積極態度,是企業在培育將才時最重視的特質。

有3個關於學習的觀念,是預備讓自己抓住下個景氣浪頭的你,絕對不可不知的。

1. 未來式學習,預先補起能力缺口

「有需要時再去學」的想法,已經徹底落伍。機會永遠在你想像不到的時候到來。

「學習」也像投資期貨一樣,需要有遠見,預見未來的能力缺口,事先規劃。

2. 專案式學習,自修自得

第2個你要掌握的觀念,就是所有人都要具備在工作中邊做邊學的能力。

因為輸家與贏家的差別,正在於前者仍仰賴「有教才能學」,後者卻能實踐「自修自得」的精髓。

當科技變化愈來愈劇烈,產品週期縮短,企業求才規格愈會以具備「學習如何學習」(Learn how to learn )

能力者為優先,而非只看「現在會什麼」。

3. 體驗式學習,記憶增加8倍

課堂聽講與case study(個案研究)已經不夠了,以實務操作演練的「體驗式學習」,變成有效學習的主流。

「從眼睛獲得的知識,通常只能記憶1成;用耳朵聽,大概會記得2成,若跟別人討論,效果可達7成。

最好的是透過親身體驗,記憶是閱讀的8倍!」

 

*學習機構CEO,給你6條學習祕方:

1. 先挑喜歡的領域切入

許多上班族遲遲不肯學習,通常是「不知從何開始」或「給自己訂了太高的目標」,

因此,不妨從讓自己輕鬆的課程學起,進來後有了成就感,進而發現更多機會與目標,學習之路自然就會展開。

2. 描繪自己的學習地圖

若不知道自己該學些什麼,可以針對想移動的職位,或是找到一個值得仿效的前輩,

根據他們具備的專業能力,替自己做分析,將能力缺口一一列出,建立自己的學習地圖,

並尋求學習的資源補強。

3. 建立共同目標的社群

學習重視的持續性,常會因耐力不足,或被忙碌打斷。因此,

不妨利用課堂建立小組或讀書會,平時可以檢視彼此進度,補充資訊

4. 學習型態的選擇

學習不該拘泥在固定形式,而是要看個性與時間需求,若對該領域陌生且時間較為充裕,

可以選擇時間固定且有期限的套裝式課程,若平日時間零碎,不妨透過線上學習。

5. 建立「自學網站」

建議不妨利用網站服務,建立自己的新聞、知識群組平台,利用零碎時間上去瀏覽,每日就能學習最新的觀念與知識。

6. 設定時限檢驗

學習效果不顯著,有時是因為設定太遙遠的目標。因此,不妨將大目標切成眾多小目標,並縮短時間定期檢驗.

文章來源: 快樂工作人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ySkylin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